2010/5/20

數位相機演變的歷史

資料來源:   http://udn.com/NEWS/main.html   聯合新聞
文章來源╱《AV Choice視聽玩家》11月號

1974年,Kodak的工程師Steven Sasson設計出一部重3.9公斤,解析度僅1萬畫素。

數位相機關鍵性設計歷程
30年間,消費型數位相機歷經多次設計與發想的急轉彎。
 
1995年,Casio推出第一部具有可旋轉鏡頭、1.8吋彩色液晶螢幕的QV-10,不過很遺憾的,10年前的QV-10看起來又灰又土。

2001年,Fujifilm首度讓數位相機有了不一樣的功能,FinePix 50i可以當成音樂播放器使用,可惜耗電量相當驚人。
 
2002 年,Toshiba當時的PDR-T10雖是採用工業塑膠外殼,卻選用討喜的珍珠色系,機身正面可換式面板設計在後期還推出Hello Kitty組合。

2002 年,Casio也推出當時世界上最薄的數位相機Exilim EX-S1/M1,厚度僅11mm,重量只有86克。
 
隨後,Sony成功地以網路引爆流行,一封將Sony DSC-U10與壽司並列的e-mail,串連引爆視覺震撼,U10的壽司機封號自此不脛而走。不過當時的迷你小巧機種均無法突破畫素與光學變焦的限制,仍無法真正撼動傳統相機的影像地位。

Pentax推出三倍光學變焦、厚度僅20mm的Optio S之後,超薄型數位相機又邁入另外一個高度起飛期。
 
Panasonic將以往使用在數位攝影機的防震技術引進消費型數位相機中,領先推出光學防手震的DMC-FX1。
 
2003年還沒有結束,Sony推出了厚度21mm、3倍光學變焦、2.5吋大螢幕的革新機種DSC-T1,T1的各項規格均非創新之舉,獨到之處在於能順利統合各項最佳零件規格並成功商品化。T1帶給Sony極大的收益,並榮登當時台灣數位相機市場的霸主。

潛望影像的本質

2002年「潛望式鏡頭(Folded-optics lens system)」便已應用在Minolta的DiMAGE X機種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