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緣起]
▲ 隨著半導體技術與網路速度的日新又新,用戶終端能夠享受的視訊畫質亦與時並進,也與傳統電視所接收到的訊號來源有迥然的不同,此時需有一個外接的處理裝置來處理新型訊號格式,由於這個盒子上最原始的放置位置都在CRT TV(陰極射線管電視)的上方,故稱之為Set-top box,直譯作機頂盒或者機上盒。
如果還不能理解,舉電視遊樂器就能明白,玩超級瑪莉需要紅白機,那看網路電視就需要IPTV機上盒,雖然架構不盡相同,但角色卻有所雷同之處。
而何謂IPTV,本質上就是運行於IP網路架構下的視訊系統,然而不同體系其機上盒、OS、中介軟體、視訊伺服器、Codec與網路架構不盡相同,由於IP網路能夠雙向傳輸,所以IPTV能有更佳的互動性,中介軟體軟體後端的資料庫可以記載用戶操作與訂閱行為,進行進行大數據分析,DRM系統更能為視訊加密以便進行存取控制,依據不同的訂閱等級給予不同的觀看內容,Google TV也是IPTV體系中的一員,而Android TV是專為電視機所設計的特化Android作業系統,也同時取代Google TV。
▲ 愛看韓劇的老媽老是抱怨MxD電視頻道老是重播再重播,便在平板上下載了愛奇藝APP讓老媽能隨時隨地點播韓劇,奈何平板電腦螢幕看起來不夠過癮,家裡也沒有Miracast影音傳輸棒,所以筆者便用MHL連接線接上BenQ 50吋的FHD電視,不過也沒有遙控器可以使用,複雜的連接方式,每每老媽在MxD與平板間切換時,都需要筆者的介入。為了讓以上的所以困擾能夠畢其功於一役,便入手了Bandott這一款Android TV數位電視機上盒。
Bandott便是運行Android TV的機上盒,愛奇藝後台是中介軟體,愛奇藝應用程式就是一隻Android APP,負責與中介軟體溝通與播放視訊,架構中還有視訊伺服器負責拋送視訊封包與快倒轉。
[機體開箱]
▲ 先看看Bandott這一款由鴻海製造的Android TV數位電視機上盒的盒裝內容物。
▲ 盒裝配件一覽,有HDMI線、變壓器、遙控器,更貼心地內附兩個電池讓您能馬上使用。
▲ 筆者開箱評測是不會先看說明書,目的是要了解產品的使用者親和度,如果我們熟悉3C產品的玩家,都需要詳閱說明書的話,表示介面太過於艱澀。在使用者介面上,不得不稱讚bandott的友善啊,不只筆者完全沒有看過說明書,不太會用平板電腦的老媽,居然只要解說一次就完全學會了。
[安裝設定]
▲ 雖然bandott可以使用WIFI無線網路連接Internet,但是筆者選擇有線方式連接到V-TUR後方,在使用PPPoE方式上網,原因是有線連線受到的干擾較少,傳輸率較為穩定,等待緩衝的機會比較少。再將HDMI OUT與電視的HDMI IN連線,接上電源便完成機體的連接。
▲ 接下來不得不讚嘆bandott團隊的貼心設計,只要按圖操作便能完成遙控器的配對。
▲ 依照步驟說明一一完成設定,包含輸入google帳號電子郵件地址與密碼,方便下載與更新APP。
▲ 進入到Bandott系統中,圖示以類似微軟系統動態磚的方式呈現,以適配遙控器的操作與較遠距離的辨識度。第一次開機便看到內建的四套線上影音撥放APP,分別為愛奇藝、CATCHPLAY與NETFLIX。
▲ 輸入裝置的HDMI1與HDMI2指的是Bandott背後的兩個HDMI IN(輸入孔),由於目前大型液晶顯示器都配備有數量眾多的輸入孔,所以這Bandott背後這兩個看似畫蛇添足的HDMI IN,其最神奇的功效並不是增加兩個HDMI輸入,最神奇的是讓老媽可以少拿一個電視遙控器切換MxD與Bandott,因為我把MxD機上盒的HDMI線接到Bandott背後的HDMI 2,老媽只要使用Bandott遙控器切換到HDMI 2,便可以看MxD了,更讓老媽覺得方便的是MxD遙控器的音量鍵壞了,現在可以用Bandott遙控器控制音量。
[愛奇藝APP]
▲ Bandott遙控器是筆者看過最簡單易學的電視遙控器了,大概只比電風扇遙控器複雜一點。老媽只要按下綠色的愛奇藝,便可以開啟愛奇藝APP。
▲ 先登入筆者原本的愛奇藝帳號。
▲ 愛奇藝APP裡有老媽愛看的連續劇,也有老哥最愛的強檔電影,老妹最愛的動漫。
▲ 要叫平板白癡老媽用虛擬鍵盤輸入注音,確實有點強人所難!!!沒關係,只要按下Bandott遙控器右上角的語音輸入鍵,念出片名「藍色海洋傳說」。
▲ 用語音輸入片名「藍色海洋傳說」,最上方會有影片說明。
▲ 搜尋結果也會一併帶出撥放的平台,老媽用平板在愛奇藝APP上看到第六集,當然可以搜尋的到啊!
▲ 老媽按下遙控器後,最接著從第六集繼續收看!老媽一直稱讚這個功能!
[其他內建APP]
▲ 另外也可以使用CATCHPLAY與NETFLIX等APP來收看電影。
▲ 使用myVideo的網友大大也可以試試Bandott的效果。
▲ 老哥則是用Bandott來收看Youtube上的MV。
▲ 老哥表示用50吋的大型液晶顯示器,他的女神豆花妹看起更正。
▲ 既然Bandott搭載Android TV作業系統,Bandott當然可以由Google Play上下載APP!
[Android APP]
▲ 而應用程式列則是系統上安裝的Android APP。如果只有這些APP也太小看Bandott的能耐了,所以我們來下在幾款應用程式來測試看看!
▲ 賽車遊戲是最適合在大螢幕上進行的!
▲ 或者是射擊遊戲、格鬥遊戲也能經由Google Play找到相關APP下載!
▲ 若干遊戲可能需要相容的遊戲控制器才能進行體驗,或者獲得更佳的操控感。
▲ 想必大家都聽過電玩始祖之一的小精靈,現在Google Play上也可以搜尋到後繼作品。
▲ 使用Bandott靈敏的遙控器便可以完整進行Pac-Man 256。
[其他重要設定]
▲ Bandott預設使用高清的解析度進行撥放,由於筆者家中的環境是中華電信光世代16M,所以就進入設定中的播放顯示,將預設解析度設定成1080p,與FHD的BenQ大型液晶顯示器呈一比一的顯示匹配。
▲ 愛奇藝APP也有網路測速功能,協助使用者調整出最適用的畫質。
▲ Bandott更支援了多螢互動,將行動裝置與Bandott連入同一無線區域網路後。
▲ 透過投影小助手能將愛奇藝視訊投射到電視上觀看。
▲ Bandott的機體能力極為強大,連H.265 HEVC MP-10 at L5.1, up to 4Kx2K @60fps都能搞定,但Bandott實際輸出效果還要視視訊伺服器餵給機體解碼的訊號而定,如上圖為愛奇藝1080p的畫質,由於codec的因素,在前後劃格高度變化時,畫質劣化較為明顯,原因有興趣再與大家討論,而在亮部與靜態畫面的效果較好。愛奇藝的優勢在於包月價格,對於大量追劇的劇迷相當划算,畢竟先能輕鬆看到比畫質重要。
▲ 目前版上有大量討論關於Bandott與視訊軟體搭售的優待方案,在此就不附上連結避免廣告嫌疑,請各位大大自行google搜尋,最後提供愛奇藝1080p的畫質表現供大家參考,鋼鐵人這句台詞可真的說得沒錯!
便當大軍來了!
2017/5/20
2017/5/10
改善平價耳機表現的神器,nextDrive Spectra微型DAC擴大機開箱評測
[前言]
整體而言,撥放一首音樂音質的優劣,取決許多的因素,首先從檔案來源,由錄製、取樣、編碼都會影響音質,而在重生撥放則有更多變因,如:解碼系統效能、DAC、放大器、高通濾波器的素質,揚聲設備的重生效果,若為無線傳輸甚至還須考慮到通訊協定與通道品質。
由於行動裝置上的DAC、放大器等電子電路已經被固定住,能夠變化的只有耳機部分,或許可以採購高等級耳機,但高端消費者對此並不滿足,於是乎便有將DAC、放大器等電子電路外置的耳機微型擴大器產品問世。
隨著iPhone取消耳機孔,耳機微型擴大器變成了蘋果信徒以耳機聆聽音樂的必備聖品。本文評測的是nextDrive這間新創公司開發的Spectra微型DAC擴大機,文章開頭為產品開箱照片,繼而從近兩周的聆聽過程,挑出幾首有特別感受的音樂作介紹,Spectra耳擴支援32bit 384kHz與DSD-11.2MHz,故多方測試無損音樂格式的撥放,更為讓讀者大大能有更貼近的感受,並得以自行驗證,部分使用Youtube視訊做為測試來源。
[產品規格]
◆ 主要晶片
ESS Sabre 9018Q2C
◆ 抗噪表現
>= +121dB DNR
<= -110dB THD +N: 2Vrms @ 600Ω load
< = -100 dB THD +N: 49mW @ 32Ω load
◆ 最大輸出功率
2Vrms @ 600Ω / 49mW @ 32Ω
◆ 頻率響應
20Hz ~ 40kHz
◆ 顏色
Black/Silver
◆ 輸出端子
3.5 mm (1/8") gold-plated stereo mini jack
◆ 支援音樂規格
Up to 32bit 384kHz PCM data/
DSD-11.2MHz data
◆ 輸入端子
USB 2.0 Type-A/
USB 2.0 Type-B (Micro USB)
◆ 溫度
Operating Temp
0˚C ~ 45˚C
Storage Temp
-20˚C ~ 60˚C
◆ 體積
H95 W11.2 D11.2 (mm)
◆ 重量
17g
◆ Humidity
< 80 % (TBD)
◆ HBM (Contact)
> 4KV (TBD)
◆ ESD (Air)
> 10KV (TBD)
◆ Certification
FCC; CE; BSMI (TBD)
◆ DC power input
5V 0.15A (Max 0.3A)
[產品規格]
◆ 主要晶片
ESS Sabre 9018Q2C
◆ 抗噪表現
>= +121dB DNR
<= -110dB THD +N: 2Vrms @ 600Ω load
< = -100 dB THD +N: 49mW @ 32Ω load
◆ 最大輸出功率
2Vrms @ 600Ω / 49mW @ 32Ω
◆ 頻率響應
20Hz ~ 40kHz
◆ 顏色
Black/Silver
◆ 輸出端子
3.5 mm (1/8") gold-plated stereo mini jack
◆ 支援音樂規格
Up to 32bit 384kHz PCM data/
DSD-11.2MHz data
◆ 輸入端子
USB 2.0 Type-A/
USB 2.0 Type-B (Micro USB)
◆ 溫度
Operating Temp
0˚C ~ 45˚C
Storage Temp
-20˚C ~ 60˚C
◆ 體積
H95 W11.2 D11.2 (mm)
◆ 重量
17g
◆ Humidity
< 80 % (TBD)
◆ HBM (Contact)
> 4KV (TBD)
◆ ESD (Air)
> 10KV (TBD)
◆ Certification
FCC; CE; BSMI (TBD)
◆ DC power input
5V 0.15A (Max 0.3A)
[產品開箱]
▲ 盒裝nextDrive Spectra微型DAC擴大機的正面外觀,英文清楚的說明這是一台32-bit/384kHz的DAC耳機擴大器(Headphone Amplifier)。
▲ 盒裝nextDrive Spectra微型DAC擴大機的背面外觀,使用的Audio DAC/AMP為 ESS SABRE9018Q2C 晶片,支援32-Bit/384KHz 極高音質解析。大家對於ESS這個廠牌一定不陌生,在LG V20與P牌音樂播放器皆搭載了ESS Technology SABRE DAC,在許多微型擴大機也都可以看到它的蹤跡。
▲ 原廠貼心地將耳機擴大器用海綿保護著。
▲ 入手評測的是黑色USB TYPE A版本的Spectra微型DAC擴大機,這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微型DAC擴大機,其洗鍊典雅的外型,令人愛不釋手。
▲ Spectra耳擴的一端是3.5mm耳機插孔母頭,直接插入耳機即可。
▲ Spectra耳擴本質上就是一個USB音效卡,再USB端是以數位的方式進行傳輸,更坦白的說,其實USB端傳輸的就是一種數位資料,資料只有對或錯,沒有部分失真問題,所以透過USB來延長距離並不會導致音質的劣化。
▲ 初次使用Spectra耳擴時,真的被其宏大的音量所震撼到了,特別是應用在手機上,連接到Zenfone 3 Zoom之後。
▲ 將Spectra耳擴插入OTG線中。
▲ 由於目前手頭上找不到高阻抗耳機,所以使用32歐姆的ASUS STRIX PRO耳罩式耳機與16歐姆的ASUS ZenEar來測試他的推動力,無獨有偶地,這兩款都是華碩的產品。
[情境一:PC+ZenEar+Spectra耳擴]
PC測試環境:
主機板: ASUS Z170-K
CPU: i5-6600K
OS: Windows 10 Professional 64bit
ASUS ZenEar原廠高音質入耳式耳機規格
◎ 型號:AHSU001
◎ 耳機類型:入耳式
◎ 插頭類型:3.5mm
◎ 阻抗:16 Ω
◎ 頻率範圍:20 ~ 20000 Hz
◎ 耳機靈敏度:105 dB
◎ 線控功能:有
◎ 重量:12G
◎ 線長:1.15m
◎ 標準 3.5mm 音樂耳機規格
▲ 使用Zenear+Spectra耳擴在PC上撥放Hotel California的明顯尾韻較足,更有餘音繞樑的感受。
▲ 使用Zenear+Spectra耳擴在PC上撥放以不同打擊樂器組合的Solo Jazz Drum,整體音色由於DAC外置與支援32 bit高取樣大小的緣故,音訊的細節更為純淨自然。
▲ 使用Zenear+Spectra耳擴在PC上撥放Youtube的歌曲,以薩克斯風搭配爵士鼓與鋼琴演奏的GreenSleeves。
▲ 是什麼讓我遇見這樣的你聆聽的重點是高音人聲,以及歌曲中的的煙火背景聲,雖然耳機只有左右聲道,但是卻能神奇地感受到煙火往天上發射。
[情境二:Zenfone 3 Zoom+各家耳機+Spectra耳擴]
TRANS-AM RAISER - Gundam 00 OST 4 - 23 (High Quality 1080p HD)是筆者每次都會測試的曲,其開頭的滴滴答答聲,需要高低頻完整呈現的耳機才能夠聽到完整細節,是筆者用來耳機品質的最佳標竿。
試聽剛入手的入耳式耳機,原本不是RUN的很夠的高音,往往被其沉重的低音所壓抑,但使用 Spectra微型DAC擴大機後,突然間高音凸顯,歌曲的細節都帶出來了,算是最驚豔之處。
使用在ZenEar上的表現差異主要是補足低音部分,使得低頻部分更加凸顯,使得原本偏高頻的ZenEar音域更加全面,直追千元以上機種的表現。
使用在ASUS STRIX PRO上,原本混厚的重低音更加沉重,反而高音部分相對隱晦,到底好不好就見仁見智。
[心得與結語]
在規格上看來,Spectra耳擴支援到40KHz,經過測試,的確可以強化耳機在高頻領域的表現,因為某些高頻不甚靈敏地的耳機,在撥放交響樂時會有許多泛音消失,無法達到整體極致的聆聽感受。而部分耳機經過Spectra耳擴的加持,卻展現出高頻細節上的完整風味,經過一連串的測試之後,nextDrive Spectra微型DAC擴大機在交響樂與搖滾歌曲方面的加持最為明顯。
Spectra耳擴透過USB來延長距離並不會導致音質的劣化,資料訊號來到Spectra耳擴電路板上,才經由電路轉換成類比音效,採用外接音效卡的優點就是將DAC的外移,完全隔離開DAC/AMP聲音線路以及手機或PC的主機板電路,以降低雜訊的干擾帶來訊號的純淨,就能享受更純粹的聽感。
在推動力方面,阻抗為16歐姆的ZenEar增加幅度並不大,但是阻抗為32歐姆的STRIX PRO確有明顯推升,整體來說,使用nextDrive Spectra微型DAC擴大機後,除了可以讓耳機更宏亮之外,有些耳機的高音被加強,有些低音被加強,其實算是一種等化器的效果,之所有每隻耳機被推動之後的表現差異會因為原本耳機的素質而有所不同,測試過幾隻耳塞式耳機都能把高低音補上,並帶有更多泛音與尾韻。
Spectra耳擴透過USB來延長距離並不會導致音質的劣化,資料訊號來到Spectra耳擴電路板上,才經由電路轉換成類比音效,採用外接音效卡的優點就是將DAC的外移,完全隔離開DAC/AMP聲音線路以及手機或PC的主機板電路,以降低雜訊的干擾帶來訊號的純淨,就能享受更純粹的聽感。
在推動力方面,阻抗為16歐姆的ZenEar增加幅度並不大,但是阻抗為32歐姆的STRIX PRO確有明顯推升,整體來說,使用nextDrive Spectra微型DAC擴大機後,除了可以讓耳機更宏亮之外,有些耳機的高音被加強,有些低音被加強,其實算是一種等化器的效果,之所有每隻耳機被推動之後的表現差異會因為原本耳機的素質而有所不同,測試過幾隻耳塞式耳機都能把高低音補上,並帶有更多泛音與尾韻。
由於DAC外置,所以可以使用USB線材作為延長,而且並不影響音質。洗鍊典雅的外型,更是令人愛不釋手,推薦想把手機附贈原廠耳機推得更好的朋友來選購,只要一隻Spectra微型DAC擴大機就能升級手頭邊所有的耳機,讓每一隻耳機都能有更優質的表現,何樂而不為呢?
2017/4/17
華碩吉祥物ZENNY御駕親征參加 #Zennovation 體驗會,準備大BUY SNSV
華碩吉祥物ZENNY御駕親征參加 #Zennovation 體驗會,準備大BUY SNSV。
其實是Zenny Type-C傳輸線拉,這一條是在Zen喜換市集用了很多Zen珠換到的!
雖然#Zennovation 體驗會也有Zenny Type-C傳輸線,完成指定任務可以獲得。
更多活動照片就不一一上傳了。
雖然#Zennovation 體驗會也有Zenny Type-C傳輸線,完成指定任務可以獲得。
更多活動照片就不一一上傳了。
2017/4/3
Avantree Seahorse防潑水後掛式線控運動耳機
購買請點這裡
▲ 彩盒背面說明,內附三組不同大小的耳塞。
▲ 這隻專為運動設計的耳機,外型尚稱優雅,質感算是中規中矩,上得了檯面。線長120公分。
功能上具有四大特點:
▲ PX5防水等級:下雨天也不用怕。
▲ 可調式耳掛式:不喜歡耳道侵入感的玩家,單靠繞耳的掛勾就可以緊緊固定在耳朵上。
▲ 內建麥克風:運動時,只需按下控制鍵便可接聽電話。
▲ 支援線控功能,利用功能鍵操作來電接聽/掛斷/暫停/播放,若為iOS更支援選擇上下首音樂。
使用心得:
購買請點這裡
▲ Avantree Seahorse防潑水後掛式線控運動耳機產品外觀。
▲ 彩盒背面說明,內附三組不同大小的耳塞。
▲ 這隻專為運動設計的耳機,外型尚稱優雅,質感算是中規中矩,上得了檯面。線長120公分。
功能上具有四大特點:
▲ PX5防水等級:下雨天也不用怕。
▲ 可調式耳掛式:不喜歡耳道侵入感的玩家,單靠繞耳的掛勾就可以緊緊固定在耳朵上。
▲ 內建麥克風:運動時,只需按下控制鍵便可接聽電話。
▲ 支援線控功能,利用功能鍵操作來電接聽/掛斷/暫停/播放,若為iOS更支援選擇上下首音樂。
使用心得:
這隻低價位的耳機以功能性為特點的,所以在音質上無法有太大突破,內建麥克風與線控功能,可做為取代藍牙耳機的利器。可以選擇單用耳掛式而不入侵耳道的佩戴方式,減少不適感。IPX5防潑水功能搭配防水手機使用,則能適用更全面的環境。對於常常外出使用耳機的您,可以參考選購。
購買請點這裡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