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9

深度封包檢測(Deep Packet Inspection,DPI)

 近年來面對駭客行為轉為非典型攻擊, 僅仰賴特徵碼比對已不足以因應, 開始陸續搭配沙箱(Sandbox)技術模擬分析, 在駭客尚在滲透潛伏階段,盜取重要資料之前, 得以及時發現並破壞攻擊活動,才能讓資料外洩風險降至最低。


維持效能優先原則 次世代防火牆功能再進化


結合先進機能與情資 加速辨識阻斷新威脅


在IT基礎架構中不可或缺的防火牆,隨著企業應用環境發展持續演進,早在2009年即已被國際研究調查機構Gartner更新定義為「次世代防火牆(Next-Generation Firewall,NGFW)」,除了既有的Packet filter、NAT、VPN、QoS等基本防火牆功能,更透過深度封包檢測(DPI)技術,執行使用者與應用程式控管,範圍甚至涵蓋入侵防禦偵測(IPS)、SSL/SSH檢測、網站過濾等機制。




2024/4/16

小米體重計升級為xiaomi bodoy composition 體脂計s400


小米體重計升級為xiaomi bodoy composition 體脂計s400,


外盒正面。


外盒後面。

三節AAA電池驅動,


很神奇是目測以為s400比較大,受體脂感測那四個圈圈影響,


其實堆疊比較之後,面寬是幾乎一樣的,


體重感測靠後方四個腳墊,


由於複數體重感測器,

所以也可以測試單腳平衡除了用電阻計算出體脂率之外,


安裝米家app後打開藍牙跟wifi添加設備,


其他數據應該也是查表或者公式計算,BMI以外的數據參考就好,



或許是用重量跟電阻兩個感測器數據加上我們輸入的身高跟年齡,利用回歸分析或其他統計方法去逼近其他體質數據,




感謝小米推陳出新這些新玩具,讓我們宅宅在家裡才不會太無聊,下次希望能玩到小米汽車。

2024/3/15

2024 資安即未來

 

  • 12:30 - 13:00

    迎賓報到

  • 13:00 - 13:30

    專題演講:2024企業所面臨的資安威脅與如何善用智慧資安

    魏得恩 / 資策會資安科技研究所策略總監
  • 13:30 - 14:10

    企業如何建立虛擬邊界導入端到端安全的連接

    陳清淵 / HPE Aruba Networking 台灣區技術副總經理

    在當今數位化時代,企業面臨著越來越複雜的網路安全挑戰。 Aruba 提供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建立強大的虛擬邊界並實現端到端的安全連接。本次議程將深入探討 Aruba 企業如何運用其技術和解決方案來建立可靠的虛擬邊界,並實現端到端的安全連接,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威脅和網絡環境。

  • 14:10 - 14:40

    VPN日漸消失,擁抱零信任存取之路

    曹家通 / 威實康科技 Symantec首席資安顧問

    現今的企業運行環境中,過往所保護的網路邊界已不存在。企業不能再依賴過往流行的護城河與堡壘的資安思維,擁抱零信任網路存取 ZTNA 是勢在必行,可改善傳統採用 VPN 的資安弱點,縮小企業曝露的受攻擊面。

    賽門鐵克所提供的 ZTNA 架構,可幫助企業組織一次到位導入 SASE 框架及完美整合 Symantec 完整的地端、雲端及混合架構方案。

  • 14:40 - 15:00

    茶歇

  • 15:00 - 15:30

    勒索威脅 攻其不備:企業防勒索的實戰心法

    侯翔齡 / TeamT5資深產品經理

    企業面對勒索攻擊,該如何主動防禦?

    全球勒索軟體攻擊持續造成鉅額損失,其中又以 VPN 漏洞和帳密外洩被利用最多,讓勒索防禦變得難上加難。要預防勒索攻擊,企業必須化被動為主動,採用結合精準威脅情資與進階威脅獵捕技術的端點資安解決方案,才能有效全面防堵勒索攻擊。

  • 15:30 - 16:00

    實現零信任,地、端、雲安全管理攻略

    黃麒翰 / 自由系統資訊服務顧問

    林韋志 / IT Security Manager, Splashtop

    當資安風險無處不在,如何確保企業受到完整資安防護?Splashtop 作為遠端存取軟體的領導廠商,將攜手 IT 資安專家自由系統,從零信任的六大基本構面逐步剖析,更聚焦於遠端連線與存取安全,從解決方案到落地服務一網打盡,協助企業抵禦資安威脅,更具備營運韌性。

  • 16:00 - 16:30

    專題演講:AI盛行世代,企業所面臨的資安挑戰

    陳志明 / 安永企管諮詢公司副總經理
  • 16:30 - 16:40

    幸運抽獎

2024/2/23

笑死,怕增額影響醫療品質,然後先罷工影響醫療品質。都是門閥

 韓國媒體《韓聯社》報導,韓國各地實習、住院醫生大規模集體離職、罷工行動已邁入第3天,截至今(22)日,已經有100家醫院、共超過9000名醫師提出辭職,此外還有1萬1778名醫學院學生申請休學。南韓政府雖下達復工命令,在政府和醫療界持續對立的情況下,遭殃的都是在醫院的患者們。

南韓醫療界爆發前所未有的罷工、離職行動,起因是韓國政府發公布一系列醫療政策,大幅擴大醫學院招生,醫師擔憂改革激化同業競爭、影響薪資與待遇,且有損醫療品質,大韓實習住院醫師協會更質疑政府的擴大招生規模根本不切實際。

根據《韓聯社》報導,韓國政府指出,在全國100家主要實習醫院中,已經有9275名實習醫師、住院醫師提交辭職書,佔實習住院醫師總人數的74.4%。

韓國實習住院醫師總人數約為1.3萬人,其中95%的人就職於這100家主要實習醫院。離崗缺勤的人員佔64.4%,較前一天增加211人至8024人。除了先前接到復工命令的5230人以外,南韓當局又向808名實習住院醫生下達了復工命令。

根據醫界罷診受害者檢舉中心消息,截至21日下午6時,該中心共收到57件投訴,若加上先前的數據,投訴數量達到149件,內容主要包括院方單方面取消診療、延後手術及住院安排等。

除了實習醫師及住院醫師外,還在學的南韓醫學院學生也響應抗議,昨(21日)全國有3025名醫學生提出休學,3天以來已經有1萬1778人申請休學。

報導指出,受到實習和住院醫生集體辭職、罷工行動影響,首爾五大醫院取消了30至50%的手術計劃,一線的醫療人員空缺不斷擴大。

文組解壓縮文字的能力就是如此強大

 我們需要說服人,但對方不一定總會聽你的。有趣的是,只要多講1、2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詞彙,就能提高你的說服力。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陳宜伶 編譯

A同事:「我可以先用印表機嗎?」

B同事:「可以先讓我用印表機嗎?因為老闆趕著要。」

假如你正在用印表機,聽到上面這兩個AB同事的請求,你更願意先把印表機讓給誰用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需要說服他人的時刻,然而,你並不一定總是能讓對方聽你的,因為每個人的觀點和價值觀都不盡相同;但有趣的是,只要多講1、2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詞彙,就能提高你在對話中的說服力。

在對的時機用對的字眼,就能讓影響力翻倍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行銷教授博格(Jonah Berger),著有暢銷書《如何讓人聽你的》(Magic Words: What to Say to Get Your Way)、《如何改變一個人》等書,他透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很多時候,只要換個說法,就能帶來極為不同的效果。

他以哈佛大學一項近50年前的研究為例,研究發現,「因為」這個詞在人類社會中,是一個極具說服力的詞彙。「因為」能在溝通中起到奇妙的作用,提高說服力,使我們與他人的關係更加和諧。

研究人員當年在哈佛圖書館進行實驗,他們會刻意等到有一群人在排隊等用印表機,才突然走上前試圖插隊影印,他們會在不知情的受測者面前問道:「我可以先用印表機嗎?」、「可以讓我先用印表機嗎,因為我要複印這份文件?」或是「可以讓我用印表機嗎?因為我趕時間。」

通常正在使用印表機的人,聽到陌生人這麼問都會覺得很唐突,但研究人員發現,只要加上「因為」這兩個字,就會讓正在使用印表機的人停下動作,甚至說服他們答應你的請求,成功機率整整提高了50%。

就像文章開頭的那兩句請求一樣,目的都是「使用印表機」,但卻會因為說法不同,得到不同的結果。

行為科學家努沃爾許(Nuala Walsh)也曾提到,許多知名品牌也會用「因為」這個詞,來讓他們的廣告更有說服力,化妝品牌歐萊雅(L’Oréal)50年來就靠著一句「因為你值得」(Because You’re Worth It)的廣告標語,打響品牌知名度。

用文字讓他人參與理解的過程

多年來,博格從海量的文本中,找出了幾個具有魔力的詞彙(Magic Words),並且編撰成書,他認為只要在溝通中,加上這幾個帶有魔力的字眼,會讓人更容易聽取你的建議。

例如,「推薦」會比「喜歡」來得更有力量,當你說「我推薦這本書」與「我很喜歡這本書」,推薦相較於喜歡,被對方採納的機率提高了30%。

又或者,在與他人交流時,多使用「你」而不是「我」,讓對方感受到被重視和被考慮,這也能增加說服力。

博格點出,能成功說服對方的關鍵,不在於「理由」本身,而是「文字」本身的魔力。

他表示:「你可以有出色的想法,但人們不一定會聽你的。」他認為,我們在語言上進行的微妙改變,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力。

博格說,當你處於對話的接收端時,你應該試試看這些策略:傾聽其他人使用的特定詞語,並根據他們的語言做出回應,這樣做有助於推動達成協議、解決問題或建立人脈。

當你提出一個建議或理由時,加上「因為」,就能讓對方理解背後的原因,可以更增加說服力,人們更容易接受有合理解釋的建議。重點不是背後的原因,而是讓對方參與「理解的過程」。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努力培養對他人觀點的理解和尊重,這不僅能夠使我們更好的與他人溝通,還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