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MCU 架構設計思考 , 32768 主要是RTC 使用,32768 除了 給 RTC 使用之外,還可以應用在低速運行,低功耗應用上,32K主要是用在低功耗模式,如休眠時的周邊喚醒等。如果你的MCU 應用不需要準確的RTC時鐘,就可以不需要。32K MCU內部可以自己除頻產生,32K有兩種配置 1.外部32.768KHz 2.內部32K RC,內部RC頻率誤差大,如果要準確的頻率就會使用外部32K,外部32.768K大多用在有RTC需求的設計,但是像我常用的ST32 MCU 的RTC是雞肋,有點不太穩定就是了。
而高速晶震,主要給內部 CPU 使用,新高速MCU設計通常內部會有 PLL,可以把頻率拉高,這時外面就不需要太高的晶震,4M 就夠了。而大多數硬體設計工程師,應該會直接使用原廠的參考設計,因為硬體工程師不寫裡面的軟體,PLL調整是透過韌體設定的。Atsamd系列的可以只放32.768k;因為他的主頻是用DPLL產生。
在MCU傳送DATA時,我希望她速度快一點,所以我時脈用40M ,但平常不傳送DATA 我可能只是當個timer! 那我就只用32K ,會比較省電。 當然有的應用不在乎耗電(非使用電池) 那他就可以直接用40M。如果你有MCU 的data sheet 應該有operating current 的規格差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