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5

中華電信今年將服務重心放在雲端服務

CloudBox鎖定寬頻上網用戶,讓使用者可在PC、手機、平板電腦間隨意儲存共享資料,Cloud PIM則可將手機中的聯絡人、行事曆、電子郵件隨時備份或同步到其他裝置使用。

中華電信搶搭雲端服務熱潮,第一季將推出個人雲服務,包括個人資料儲存的CloudBox,還有專供行動電話用戶儲存檔案、行事曆的Cloud PIM。

中華電信今年將服務重心放在雲端服務,除了運用ICT資源聚焦在觀光、醫療、流通等產業雲服務之外,還將針對個人與企業市場提供新的雲端服務,包括第一季將推出個人雲及預計在第二季鎖定企業儲存需求的企業雲服務。

目前規劃中的個人雲服務包括專供個人用戶使用的雲端儲存CloudBox,以及可讓行動電話用戶儲存個人資料的Cloud PIM,類似蘋果iCloud服務精神,讓多個行動裝置可快速的共用資料。

中華電信早在去年初便計劃推出CloudBox,當時的規劃是免費提供給10M以上光纖上網用戶一個免費儲存空間,主要以PC存取資料為主,可利用該空間儲存、分享、同步資料。

但時至今日PC不再是唯一的上網裝置,使用者需要在不同PC、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共享資料。因此延後推出的CloudBox強化與行動裝置的整合,讓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可以更方便地存取資料,因資料存取需搭配高速網路,中華電信擬CloudBox提供給一定速率以上的寬頻上網用戶使用,可能免費提供高速率上網用戶,其他用戶則需付費使用,但詳細收費方式還未明朗。第二季則推出CloudBox企業版服務,額外提供群組管理功能。

除了寬頻上網用戶使用的CloudBox,行動電話用戶也將推出Cloud PIM個人資訊管理,將手機內的行事曆、聯絡人、郵件儲存在雲端,還提供行動防護服務,方便使用者在PC、平板、智慧型手機存取分享資料。

中華電信行動通訊分公司總經理陳長榮表示,Cloud PIM可儲存管理用戶個人的行事曆、聯絡人、郵件,手機內的照片、影片等檔案也可以上傳,並和寬頻上網用戶使用的CloudBox相整合,提供更方便的個人資料儲存管理。

強化寬頻網路服務

有鑑於去年外界對寬頻網路落後的批評,中華電信今年準備提昇網路建設,包括1Gb光纖上網試點服務,該計劃已向NCC提出,試點範圍原本為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五大都會區,每區選擇20棟大樓,將1G光纖網路免費提供給每棟8戶,現在又多增加桃園,六個都會區將近1000戶。

另外,現有非對稱光纖上網服務如50M/5M、100M/10M,今年上半年可能以原來的網路架構開放用戶申請上傳速度更高的50M/20M、100M/40M,下半年則開放符合FTTH光纖到府條件的用戶申裝100M/100M對稱服務。

2012/2/4

中華電信佈局雲端 打造全民數位生活

中華電信佈局雲端 打造全民數位生活

雲端運算是近年來重要的資通訊產業發展趨勢,中華電信積極佈局雲端運算發展,並規劃於101年度推出隨身便利智慧生活的「個人雲」、安全可靠雲端儲存空間的「儲存雲」、企業客戶競爭利器的「企業雲」、提供全方位旅遊服務的「觀光雲」、促進流通業營運效益的「流通雲」及開創全民健康服務的「健康雲」,與國內產業共同投入雲端運算創新應用服務的開發,以雲端創新應用打造全民數位生活。

創新研發、多方合作 中華電信領航台灣雲端運算服務新世代

民國99年為台灣雲端運算元年,中華電信積極整合資通訊技術,訂定中長程發展目標,推動國內雲端產業發展,帶動資通訊轉型與升級。目前,除已籌建營運、測試、研發及體驗等四大雲端中心及創作平台、雲市集外,99年度推出之hicloud CaaSSaaS CRM雲端服務,企業客戶數累計亦已超過1,000家。

去年,中華電信與網路通訊國家型計畫、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及國內軟體開發商合作,開發超過130SaaS軟體上架雲市集,有效帶動中小企業使用雲端運算服務。11月,中華電信自主研發之雲寶管控系統(Cloud BOSS)提供雲端服務更便利、更快速的自動化申裝受理、彈性計費、資源監控管理、動態資源及配置等功能,是達成雲端服務營運最佳效率與效果的關鍵性系統,並榮獲「百年雲端創新應用傑出獎」第一名,成果豐碩。展望今年,中華電信將在已建置的雲端運算平台基礎上,具體將雲端服務提供給國內各界及消費大眾使用,帶領台灣邁向雲端服務新世代。

六大雲提供多元的雲端應用服務 打造全民數位生活

中華電信民國101年雲端運算的佈局依循「四中心一平台一市集」的策略框架持續邁進,提供企業客戶一站購足、改買為租、隨選即用、安全穩定的雲端應用服務,藉此打造台灣最大雲端聚落。中華電信預計今年第一季針對光世代寬頻及行動用戶推出「個人雲」服務-個人資料儲存(cloudbox)、個人資訊管理(cloud PIM),提供雲端儲存、行事曆、聯絡人、郵件同步以及行動防護服務,讓客戶透過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慧手機、電視機等多元終端,隨時隨地存取、同步及分享重要資料,輕鬆享受便利的數位生活。

第二季中華電信將針對企業客戶提供安全可靠的「儲存雲」與「企業雲」服務。企業儲存雲提供企業內部資料之儲存、分享、管理及備援,具備快速穩定又安全的雲端儲存服務,大幅降低資料儲存及使用成本。「企業雲」則包括虛擬私雲(VPC)、專屬私雲(DPC)及客製私雲(CPC)等三大類服務,搭配VPN、資訊安全解決方案及彈性的運算與儲存資源,提供客戶快速佈建網路服務與雲端服務,依據使用量計費提供客戶彈性擴充自建服務所需的資源,可提升企業營運效率與競爭力。

中華電信也將結合國內觀光旅遊相關業者,運用ICT技術共同發展「觀光雲」,提供消費者電子商務、套票包裝、物流及電信…等全方位智慧旅遊服務,增進觀光旅遊品質,並開拓觀光旅遊產業發展新契機。中華電信也規劃推出「流通雲」解決方案,除將軟體雲端化外,更結合企業雲及儲存雲服務,協助流通業建置企業私雲,並將大批銷售、產品、客戶資料進行交叉分析,促進流通業營運效益。此外,中華電信與醫療體系合作推動「健康雲」,提供民眾健檢分析、轉診、衛教資訊、健康風險評估及照護…等服務,預計於今年下半年陸續導入醫療院所進行醫療雲服務驗證。

隨著雲端運算的應用領域逐步拓展,及核心技術的不斷深化,中華電信除持續引領國內雲端服務市場發展,也期能進一步成為雲端解決方案提供者,並積極和國內外業者合作研發完善解決方案,共同發揮創造多贏局面,前進大陸及國際市場,帶動台灣雲端運算產業之發展,打造全民數位生活。

 

 

Google宣佈開始加入自動化掃描程序「Bouncer」用來過濾Android Market上的惡意軟體

2011年8月,知名手機防護軟體公司表示 Android Market 上的惡意程式數量狂飆,再
加上出現帶有病毒的假 Google+ App,弄得 Android使用者人心惶惶,不過根據
Google 的官方統計,2011下半年的惡意程式下載數比上半年減少了40%,可見這其中大
有來頭。

今天 Google 正式揭示一項名為「Bouncer」的新服務,這項服務會在 Android Market
上背景運作,掃描 Android Market 上的惡意程式,同時這項服務也被應用在開發者帳
號中,未來當新的App被上傳時,「Bouncer」會立即對App進行分析,避免惡意程式、
間諜程式或木馬入侵 Android Market 。

Google宣佈開始加入自動化掃描程序,用來過濾Android Market上的惡意軟體。新的服
務名為「Bouncer」,會掃描已知的惡意軟體、間諜軟體及木馬,並偵查可疑的行為及
比較以前被分析的應用程式,Google Android的工程副總Hiroshi Lockheimer在CNET的
訪問中表示。

每個App會接下來會上傳到Google雲端平台上測試,模擬軟體如何在Android裝置上呈
現。現存的App則會持續性的分析。

如果偵測到惡意程式碼或行為,該應用程式會被標記,並由人工進一步確認是否為惡意
程式。該應用程式會被禁止上傳,或讓應用程式被掃描程序標記為惡意時立即移除。
「任何已知的惡意程式一開始上傳就無法成功」,Lockheimer說。

不像Apple對每個App在進入iTunes Marketplace上前就過濾,Google並不需預先審核,
而是開發者在上傳Android Market的同時同步進行過濾。

Google同時會分析新開發者帳戶,以防止惡意或累犯的開發者。

Google已經私下測試Bouncer數個月了,在2011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比較,潛在惡意程式
的下載數量少掉了40%,意味著有多少惡意軟體被阻擋或移除了。

透過Bouncer,不只是技術被視為惡意的應用程式會被標記,還有用來詐騙消費者的應
用程式也會被抓出來,例如去年12月,Android Market有30款詐騙軟體被撤下,這些軟
體會在不經使用者同意的情況下,對歐洲行動電話收取加值簡訊費用。

2012/2/2

「多」、「穩」、「省」、「硬」、「強」之Windows XP為作業系統的萬里長城,歷萬世而不衰。

Windows XP為戰場老將,老馬識途,老當亦壯。XP為eXtra Performance的縮寫,言下
之意為超強效能。推薦其為最優秀之作業系統之原因為「多」、「穩」、「省」、
「硬」、「強」五大特點:
1. 多:累積最多的使用人口,使用界面為大眾所熟悉。
2. 穩:挾NT之優越架構,對於行程與記憶體管理有優越表現。
3. 強:經過十年的補強,經歷多年的病毒洗禮,嚴然為一最為穩定運作的作業系統。
4. 省:最重要是不必在增加支出費用,還能與大部份視窗軟體與遊戲穩定運作。
5. 硬:對硬體相容性佳,對記憶體需求亦較低。
結語:「多」、「穩」、「省」、「硬」、「強」之Windows XP為作業系統的萬里長
城,歷萬世而不衰。

call-by-name 源自於 Algol60,很像C的巨集macro。

其實 call-by-name 並不等於 call-by-reference。call-by-name 源自於 Algol60 這

古早的程式語言,它定義了兩種參數傳遞方式,call-by-value 與 call-by-name,其

call-by-name 被定義為 Name Replacement:「參數列中的每個參數,如果未指定以
傳值的方式來傳遞,就必須以實際傳入的參數來取代。」在 Compilers -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Tools 這本書的 7.5 節中,它被解釋為 inline-expansion。其原因
是,以 call-by-name 的方式呼叫函式時,如果在某個參數位置上指定了一個運算式
(expression) 當作參數,那麼這個 expression 會被直接傳入函式裡面進行展開,所
以,
這個 expression 是在函式裡面才進行運算的,而不是在參數列中預先計算好它的值再

進去。這就產生了 delayed evaluation (延遲計算) 的效果。delayed evaluation 的
好處
是,只有當函式需要某個 expression 參數的值,該 expression 才會被計算,否則就

用了。call-by-name 比較顯著的例子是 swap 函式,swap 通常是這樣寫的:

proc swap(A, B) {
tmp = A;
A = B;
B = tmp;
}

proc main() {
i = 2;
a[3] = {5, 6, 7};
swap(i, a[i]);
}

swap 的實際工作情形是:

swap(i, a[i]) { // i is 2
tmp = i; // tmp becomes 2, since i is 2
i = a[i]; // i becomes 7, since a[2] is 7
a[i] = i; // inline expansion of B, delayed evaluation ==> a[7] = 7
}

在 P(X, Y, Z) 這個例子中:

proc P(X, Y, Z) {
Y = Y + 1;
Z = Z + X;
}

P(a+b, a, a) { // a = 2, b = 3
a = a + 1; // a becomes 3
a = a + (a+b); // inline expansion of X, a becomes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