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的影像和聲音能夠傳送到戶,有賴於網路傳輸數據。過去,IPTV經營者需要自設網路傳送電視的聲畫數據,也要為收視一方提供機上盒以作解碼之用。由於自設網路,所以可以實作Multicast(群撥)服務,遇到大量用戶觀賞熱門賽事時,理論上可以容納所有使用者同時觀看。
相對於IPTV,經營OTT的門檻較低,甚至有個別應用程式設有擷取視訊直播的功能,任何人都可以設立屬於自己的頻道;而收看OTT電視的方法也相對簡單,只要有連線任何運營商寬頻上網的環境,在電腦、手機、平板、智慧型電視等裝置安裝對應的應用程式即可收看。OTT採用共用的 Internet,現階段尚無法實作Multicast(群撥)服務,並不適用於熱門賽事或節目的轉播,同時觀看人數需視伺服器或CDN的容量與頻寬。
中華電信所提供的OTT與IPTV服務分別文hami video與MOD。
以下為延伸閱讀
過去,收看IPTV只能於固定時間單向從電視台接收聲音和畫面,隨後擁有了宛如DVD那樣的時移和回看功能;相反OTT的互動性較強,用戶可隨選視訊,於任何時間自由點播喜歡收看的節目,中途更可隨時暫停、向後回放或向前搜畫,不受制於節目表的播放時間。實際上,現在的IPTV就相當於定向IP的OTT服務。
根據凱度洞察《台灣OTT市場隨選影視戰況分析》調查統計,在15~49歲的台灣民眾中,有96%的人會在OTT(over-the-top)平台上觀看影音內容,雖然多數都是「免費觀看」為主,僅有26%民眾願意訂閱付費內容,不過這些願意花錢的追劇族平均會付費使用1.7個平台。
根據凱度洞察《台灣OTT市場隨選影視戰況分析》統計,在2019年台灣人最常使用的OTT平台,前5名依次為「YouTube」、「愛奇藝台灣站」、「LINE TV」、「Netflix」及「LiTV」,當中只有一個本土OTT;至於全免費的YouTube,在台灣的使用率更高達到94%、高居OTT之冠。
但就在一週前,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於7月22日釋出了一部史無前例,全球首創的《網際網路視聽服務管理法草案》,也就是近期被討論不斷的「OTT專法」。
若是ISP(網路提供服務業者)、IDC(網際網路數據中心)、CDN(內容傳遞網路)⋯⋯等業者,仍繼續提供服務給「不合法」的中國OTT平台,例如租用機房等等,則要配合NCC及陸委會中斷攔阻服務,否則將會被責罰50萬至500萬元台幣不等。MOD目前提供逾 200 個電視頻道,HD 與 4K 解析度的頻道共有 190 個以上。其提供電視頻道分組付費作為主打特色,幫助用戶依據自己的收視喜好來訂閱頻道組合,例如各式的「組合餐」方案,是以不同月費價格觀看中華電信為用戶搭配的頻道組合;以及「自選餐」方案,是讓用戶自由選擇 20 個、50 個頻道,甚至還有頻道全選。除了組合餐與自選餐,另有「頻道輕鬆購」可用來訂購單一頻道,補足想看的需求。
MOD 還有一大特色,在於長期合作的愛爾達電視積極爭取全球重點運動賽事的轉播權,例如奧運、世足等,為 MOD 吸引不少新用戶加入。除了 MOD 平台已擁有的 VOD 內容以外,中華電信更擁抱 OTT 串流影音服務,在 2019 年 1 月正式與全球最大的串流影音平台 Netflix 策略結盟,並推出 Netflix 隨享方案以及專屬 4K 機上盒,讓用戶在家均能觀賞 MOD、以及 Netflix 平台提供的影劇片庫,尤其是 4K 解析度的國內外影音內容。下一階段,則將結合中華電信 5G 網路推動高速傳送 VR 轉播。
使用上,用戶能以如同目前有線電視的觀看方式,透過 MOD 機上盒加上專屬遙控器,收看不同的電視頻道,以及各種類型的 VOD 內容,涵蓋電影、戲劇、動漫、音樂、運動賽事等領域,有興趣的用戶能以月繳方式進一步付費訂閱不同的產品組合。而少部分頻道(如愛爾達體育、ELEVEN SPORTS 等)提供多螢收看功能,當用戶出門在外時,也能透過手機或平板的 App 線上收看頻道節目。
MOD 申請條件須為中華電信 ADSL 非固定制與光世代網路經濟型的寬頻用戶才能申裝,為此中華電信也推出了結合寬頻與 MOD 的資費組合;消費者可在官網申辦,或者親至全台的中華電信直營或特約服務中心洽詢,會再安排時間由工程人員到府裝設機台。
中華電信 MOD 與有線電視、OTT 有何不同?
MOD 是「Multimedia-on-Demand」(多媒體隨選視訊)的縮寫,是指利用嶄新的網路串流技術將豐富的高畫質數位影音內容送進家中電視。是中華電信所推出的多媒體內容傳輸平台,屬於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網路協定電視)服務,運用雙向寬頻網路(如中華電信 ADSL 非固定制或光世代網路等),將電視頻道以及 VOD(Video on Demand,隨選視訊)如電影、戲劇等內容,透過 MOD 專屬機上盒呈現在電視上;其中 VOD 能讓用戶在任何時段選擇想看的節目,可以快轉跳看、精采片段還能倒轉重看。MOD 也充分利用雙向網路的特性,發展出多樣化的互動應用,例如理財資訊、即時投票、線上轉帳繳費、中華健康雲等等。
OTT 是「over-the-top」的縮寫,源自運動術語,引申為內容或服務建構在電信服務上、只透過網路進行服務,早期專指影音內容傳送,像是Netflix、愛奇藝等,後來也包含各式基於網路的服務,包含Skype等。
雖然一般有線電視與中華電信 MOD 在使用方式與介面相似,同樣透過機上盒與遙控器,在電視上收看節目,但兩者實質上存在明顯的差異。
有線電視多為繳交月費即享「頻道吃到飽」的模式,與 MOD 主打的頻道分組付費大不同,更別說 MOD 已有自由選擇頻道的方案。
而在頻道節目方面,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提供常見的八大、東森、三立、緯來等頻道組合,在 MOD 上是看不到相同的;取而代之的是電視台授權節目給 MOD,以組成如八大優頻道、緯來精采台等頻道進行播放,節目不一定是最新一季內容。所以筆者從小就是有線電視兒童,出社會後嘗試從有線電視轉往使用 MOD 時,在觀看內容上就有很不同的感受。
另一方面,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現在除了經營原本頻道業務,多半還會導入 OTT 以及其他加值服務。這部分 MOD 平台的內容資源並不輸有線電視,結盟 Netflix 後更有龐大的影劇片庫以及流暢使用的手機 App 體驗來強化整體服務。
中華電信 MOD 歷年來的爭議其實不少,一部分在於其適用法規為《電信法》與《固定通信業務管理規則》,與有線電視系統業者遵循的《有線廣播電視法》不同,當爭食同一市場大餅時就有不對稱競爭。此外,MOD 與頻道代理商之間授權談不攏,過去就曾出現用戶無法收看部分節目的窘境。
至於若以 OTT 服務與中華電信 MOD 作比較,雖然同樣按月、按年收費,並提供優質節目吸引用戶觀看,然而 OTT 服務更具多螢、跨平台以及隨選隨看的彈性收看方式,對於手機族群來說相當方便;也有與機上盒業者合作,整合服務至電視上觀看。相對而言,MOD 多在大螢幕電視上觀看,有寬廣視野與音效表現,但容易侷限在固定時段(晚間、假日)與地點(家中客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