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18

WST-MNT007 WaveSplitter烈焰紅電競Style鋁合金氣壓桌夾式螢幕支架開箱|自由調整 × RGB電競氛圍

烈焰紅光映桌明,鋁合金骨穩如鋒。
氣壓支臂隨心舞,旋轉靈活任君行。
VESA快拆裝螢幕,桌夾整線美無聲。
RGB彩光添氛圍,電競工作兩相承。

筆者是八月壽星,生日沒有花點錢總覺得有點奇怪,但家裡琳瑯滿目的3C產品,也不曉得要添加什麼。最近剛遇見了一個超級滿意的螢幕支架——WST-MNT007 烈焰紅桌夾式支架,二話不說就入手起來,這次開箱主要分享它的質感、安裝過程與使用心得。對於想要打造乾淨桌面、或是追求自由調整與電競氛圍的朋友,這款支架真的值得一看。

1️⃣ 外箱與初印象

▲ 打開包裝前,先看看外箱。WST-MNT007 的外箱採用硬紙板包裝,整體設計乾淨俐落,正面右上印著品牌 WaveSplitter威世波的 Logo,中間是三行三國語言產品名稱,以及支架外型示意線稿圖,Style鋁合金氣壓桌夾式螢幕支架這名字好長,所以我也不用想甚麼字就輕易塞滿標題了。

▲ 外箱右下寫著WST-MNT007 烈焰紅桌夾式,產地中國。

▲ 箱子說大不大,但整齊排列,內部還有隔板,避免運送過程中碰撞。

▲ 打開後,所有零件都用泡棉與透明袋保護,每個零件都井然有序,非常貼心。RGB燈條是選配裝置。


2️⃣ 包裝內物件一覽

▲ 包裝內包含: 支架主體:鋁合金材質,質感沉穩,表面噴漆處理,烈焰紅顯得十分搶眼,摸起來有點冰涼,但拿起來的手感像極的自行車的車架般扎實,初步檢查所有零件,都沒有刮傷或缺件,這點很加分。

▲ RGB 燈條:以另外一格盒子付在大箱子內,提供多段式切換,增加電競氛圍。

▲ 螢幕 VESA 快拆板:支援 75×75 與 100×100 mm 孔距,方便螢幕快速安裝。

▲ 桌夾式鎖具:支援桌板厚度 10–43 mm。

▲ 鎖頭螺絲,線材搭配三點理線夾,桌面整潔。

▲ 六角板手與螺絲包:全套安裝工具,安裝過程省心。

▲ 信仰貼紙:烈焰紅與撞色貼紙,可選擇貼上跳色貼紙或安裝 RGB 燈條,打造專屬個性與沉浸式電競氛圍。



3️⃣ 安裝流程

安裝 WST-MNT007 可以說是非常順暢,完整步驟如下:

▲ 將桌夾固定在桌面,適用桌板厚度 10–43 mm。旋緊螺絲後,確認三軸旋轉功能運作順暢,如果轉不太動或者有晃動感,可以使用原廠附贈的工具稍微調整。

▲ 將螢幕安裝到 VESA 快拆板上,再依孔距鎖上附贈的四顆螺絲,這裡安裝有個小技巧,就是先不要拆底座,下方用盒子或書本先墊到合適高度。然後旋轉 VESA 快拆板對準其中一個螺絲孔,先鎖上一根後,用一手扶著轉到四個孔未對準,另外三根就比較容易鎖上,不然螢幕也是滿沉的。

▲ 安裝完畢狀態,我是沒有看說明書,這也表示產品設計上很具使用者親和力,像我這麼笨手笨腳都可以無腦安裝完成。


▲ RGB電競氛圍燈條可安裝,也可以不裝,如圖安裝在支架上。

4️⃣ 支架材質與設計感

▲ WST-MNT007 採鋁合金 + 鐵 + 塑膠複合材質,重量約 4.5 kg,但手感輕盈,支撐力卻非常好。整體造型俐落、角度與線條設計簡潔,整個支架看起來就很「專業電競」。支臂設計採氣壓式,可自由懸停,輕鬆調整螢幕高度。可以旋轉的最大好處就是,營業場所或者診所要展示給對方看螢幕畫面時很好用。

▲ 底座皆可 360° 旋轉,支架延伸臂同樣可旋轉 360°,無死角調整。螢幕可左右旋轉 170°,上下傾斜 90°/30°,自由度非常靈活。延伸臂可向上延伸至最高 41 cm,氣壓設計讓調整高度幾乎無需用力。如圖中旋轉90度,瞬間可以顯示的行數變多,寫程式時可以一次顯示的程式碼行數也變多,或者看手機解析度的直式短影音可以放大顯示,更適合打一些縱向射擊遊戲。

▲ 玩1943這種縱向射擊遊戲,就不用再把重重的CRT轉90度了。

▲ 快拆 VESA 板:安裝螢幕快速又簡單。

▲ WST-MNT007 烈焰紅電競Style鋁合金氣壓桌夾式螢幕支架完全支撐起24吋螢幕,乃至更大的35吋螢幕應該也不是問題,桌夾式設計搭配理線夾,整個桌面瞬間乾淨許多,不再被線材困擾。
▲ 解放螢幕下方空間,鍵盤往前推,桌面空間立刻擴大,要在上面用電磁爐做飯,或者看書寫跟作業都很方便,適合住小套房或者學生宿舍的外漂族。

▲ 有光才能叫做電競,以上就是RGB電競風的展示。也可以用自己的燈條,或者用Ardiuno自己開發控制器。筆者這篇以Ardiuno控制SilverStone AR12-TUF散熱器呼吸燈裡有教學。

▲ 雙耳整耳掛勾讓整線更容易,可以選擇裝或者不裝,不裝時比較貼近牆面適合有強迫症者。

▲ 懸臂下方可以擴充整線槽,也讓整線更容易且美光,同樣可以選擇裝或者不裝。

▲ 螢幕訊號線跟電源線整理在線槽內的好處,除了整齊美觀外,當螢幕在拉出時,也不會去扯到線導致黑屏。

▲ 螢幕可以拉出來,要安裝線材更容易,不用再盲插,特別螢幕的接線都是有方向性的。

▲ 螢幕下方也可以放兩個可攜式螢幕或者平板,手機在這邊充電也是可以的,筆者是有一個type-c集線器再把HDMI、USB集合在一起,音訊再從HDMI裡分出來接,這樣筆電在移動時只要插一個type-c到電腦就可以了。有潔癖的消費者如果再使用無線鍵盤滑鼠,桌面上基本上看不到線。

▲ 從這影片可以看一下整個桌面WaveSplitter烈焰紅電競Style鋁合金氣壓桌夾式螢幕支架搭配RGB設備的效果。

▲ 只要持續按燈條上的開關,就可以切200多種燈光效果,可以看看YT影片效果。


5️⃣ 使用感受

🖥️ 人體工學:桌夾式設計可以將螢幕懸浮,減少肩頸負擔,改善長時間低頭打字的不良姿勢。支臂自由懸停、底座三軸旋轉、螢幕多角度調整,能隨時找到最舒適的觀賞角度。

🎨 視覺效果與 RGB:烈焰紅配色相當亮眼,加上跳色貼紙可以自行創造搭配風格。RGB 燈條可多段式切換,無論玩遊戲或辦公,都能提供沉浸感。高質感消光漆面 + 鋁合金材質,不僅耐用,也帶出桌面質感。

⚡ 穩定性:支架承重 9.5 kg,根據規格說明,無論 17–35 吋的螢幕,甚至 34 吋曲面螢幕,都能穩固支撐。安裝桌夾後完全不晃動,即便調整角度或高度,也非常穩定。


6️⃣ WaveSplitter電競Style鋁合金氣壓桌夾式螢幕支架規格總整理

項目 規格

適用螢幕尺寸 17–35 吋(平面) / 34 吋以下(曲面)

最大承重 9.5 kg

VESA 規格 75×75 / 100×100 mm

螢幕旋轉 360° 垂直 / 左右 170°

傾斜角度 ↑90° / ↓30°

底座旋轉 360°

延伸臂旋轉 360°

延伸臂高度 最低 168.52 mm / 最高 413.52 mm

桌夾適用厚度 10–43 mm

材質 鋁合金 / 鐵 / 塑膠

總臂長 523.4 mm (163 + 290.3 + 70.1 mm)

顏色 烈焰紅(可跳色搭配)

選配 RGB LED 燈條(WST-OTH002)

安規 RoHS / REACH


7️⃣ 小結

整體來說,WaveSplitter烈焰紅電競Style鋁合金氣壓桌夾式螢幕支架無論是質感、安裝便利性、調整自由度,還是電競氛圍營造,都表現出色。解放桌面空間,或想打造專屬電競/辦公環境的朋友,這支支架完全能滿足需求。

從拆箱、安裝到使用,每一個細節都讓人感受到設計的貼心。烈焰紅的顏色加上俐落造型,讓整個桌面瞬間升級,不僅舒適,更充滿電競氛圍。

如果你也在尋找一款能夠提升桌面質感、兼具功能與顏值的螢幕支架,WaveSplitter烈焰紅電競Style鋁合金氣壓桌夾式螢幕支架絕對值得列入名單,另有穿孔式鎖具可供挑選,適合安裝在大型桌面中央部位。


2025/8/8

Micron Crucial P510 Gen5 SSD 開箱實測|11GB/s 急速讀寫、散熱是關鍵,1TB 高速入門首選


磁碟儲存幾聚散,日月蒼寰竟變換

千里騎兵猶未滿,竟不過妾舞藍衫,

美光策馬平天下,一昇雋五傲群雄,

批五一零與君享,硬碟肚裡能撐船。


一、前言:PCIe 5.0 時代的敲門磚

還記得當年 SATA SSD取代傳統機械硬碟時的震撼嗎?當速度爆炸式成長成為標準,我們的存取體驗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隨著 PCIe 5 逐漸普及,固態硬碟的理論速度飆上了 10GB/s 以上,讓大型遊戲載入、4K 影片編輯、資料分析變得流暢無比。

以下是目前市面上 PCIe 5.0 SSD 的一般速度範圍:

  • 順序讀取速度(Sequential Read):通常落在 10,000 MB/s 到 14,000 MB/s 之間

  • 順序寫入速度(Sequential Write):通常落在 8,000 MB/s 到 12,000 MB/s 之間

  • 隨機讀寫 IOPS:一般可達數百萬 IOPS(例如 1M ~ 2M IOPS),視控制器、快取機制與 NAND 顆粒而定

這些數字會因廠牌、控制器、NAND 顆粒技術、散熱效能與韌體優化而有所差異。PCIe 5.0 SSD 是目前最快的消費級儲存裝置,適合追求極致速度的創作者、遊戲玩家和高效能運算需求者。 PCIe 5.0 的旗幟,衝破了 10GB/s 的神速門檻,改寫了新一代固態硬碟的里程碑。

而現在,Crucial P510 Gen5 SSD 正是挾帶著PCIe 5.0 SSD 的速度,與 PCIe 4.0 有著截然的不同,因為 PCIe 5.0 的單通道帶寬約是 PCIe 4.0 的兩倍。

對於追求最新、最快的電腦玩家與創作者來說,這款產品無疑是非常值得關注的重量級選手。


二、產品規格一覽

在細看實測之前,先用表格快速整理 Micron Crucial P510 Gen5 SSD 官方給的核心規格:

SSD Series: P510

Interface: NVMe (PCIe Gen 5 x4)

Total Density:1TB

Form Factor M.2 (2280)

SSD Endurance TBW: 600TB

Sequential Write: 9500 MB/s

Sequential Read: 11000 MB/s

Random Write 1.5M IOPS

Random Read 1.5M IOPS

Micron Crucial P510 Gen5 SSD使用控制器是群聯 Phison 的 PS5031-E31-61,內建單核心ARM Cortex-R5 處理器,不只支援 LDPC、ECC,甚至連 RAID ECC 這類進階資料保護規格也一應俱全,最大功耗僅 5W。群聯 E31T 採用無 DRAM(DRAM-less)設計與四通道架構,即使是單面電路板也能支援高達 8TB 容量,在有限空間中依然能兼顧高效能與穩定溫控,讓 Gen5 SSD 更容易融入高階筆電的應用場景。E31T 晶片採用台積電 7nm 製程,精心調校以達成超低功耗設計,在釋放 Gen5 SSD 強大效能的同時,依然能延長筆記型電腦的續航時間,效能與電力兼得。

快閃記憶體部分則是美光自家最新的 276 層 G9 3D TLC NAND,速度來到 3600 MT/s。為了壓低成本,P510採用無 DRAM(Dramless)設計,借助 Host Memory Buffer 技術,E31T 依然能從主機記憶體取用暫存空間,加速資料索引與存取,讓輕薄筆電在有限空間中依舊兼顧速度與容量。

一般 SSD 上有獨立的 DRAM 來儲存 FTL( Flash Translation Layer)映射表,用來快速查找資料位置。DRAM-less SSD 沒有這塊記憶體,會比較省成本與空間,但可能影響隨機存取效能。

HMB 讓 SSD 透過 PCIe / NVMe協議向作業系統申請一小塊(通常 32MB~128MB)的系統 RAM,充當暫存區。好處是降低成本、縮小 SSD 尺寸,同時減輕 DRAM-less 的效能缺陷。但比不上真正內建 DRAM 的 SSD,效能在數據上還是會下降,但這種情況只有速度測試、壓力測試、高負載、長時間寫入或頻繁隨機讀寫時才會顯著,日常使用體感不明顯。


三、開箱實拍:低調奢華有內涵

▲ 拿到Micron Crucial P510 Gen5 SSD的包裝,藍底加上白色字體,清新的構圖,讓人一看就是走實力派路線的產品。盒子正面清楚標示了讀寫速度與容量。

▲ Micron Crucial P510 Gen5 SSD彩盒背面則有多國語言的產品資訊與序號標籤,讓消費者一目瞭然。

▲ 打開彩盒,Micron Crucial P510 Gen5 SSD靜靜地躺在硬質塑膠包裝內。另外就是不重要的產品啟動與協助說明,給的是兩個網址http://crucial.com/support/ssd跟http://crucial.com/support/ssd,但不曉得為何被公司的惡意網站阻擋軟體屏蔽。

▲ P510有兩個版本,散熱器版採用了黑色高效散熱片,鋁合金搭配鎳銅材質,厚度適中,邊緣處理細膩,既能有效帶走熱量,也不會占用太多空間。本次開箱的是另外一款簡裝般,正面只有薄薄的一層散熱貼紙,適合在筆記型電腦使用,或者自備散熱器的消費者,SSD 本體正面印有 micron Crucial 標誌與型號P510,簡潔乾淨。

▲ Micron Crucial P510 Gen5 SSD本體背面有各組安規貼紙,另一張是詳細的序號與料號標示貼紙,看得出美光在細節品質上下足功夫。



四、安裝與測試環境

這次測試平台如下:

  • 主機:HP Elite Tower 800G9 

  • CPU:Intel Core i7-14700 (2.1 GHz 高效能核心基本頻率,最高可達 5.3 GHz 高效能核心最大 Turbo 頻率 33 MB L3 快取和 20 核心,支援 Intel vPro 技術)

  • 記憶體:16 GB (1 x 16 GB) DDR5-4800 /最大可擴至128 GB

  •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2H2

  • 顯示卡 / 繪圖支援:IntelR UHD Graphics 770

  • NVMe 驅動:Crucial 官方最新驅動與固件

▲ 這台主機的主機板,既不是一般的ATX或者micro ATX,USB跟多媒體接頭都直接焊在板子上,省去了連接線與SLOT,但擴充與改裝性不是很好。第二根SSD的位置還跨到主機板外面,可以看到下方還有金屬的扣具,為避免短路,我還特地先貼上絕緣膠帶。

▲ 安裝過程相當簡單,將 Micron Crucial P510 Gen5 SSD 插入主機板支援的 PCIe 5.0 M.2 插槽後固定好,開機直接識別,完全無需額外設定。設定在第三顆磁碟,並進行快速格式化。


五、實測效能全紀錄

為了讓大家清楚感受 Micron Crucial P510 Gen5 SSD 的真正實力,我使用了多款常用測速軟體與真實應用場景來驗證。

5.1 CrystalDiskMark

這是最受歡迎的 SSD 測速軟體9.0.1 x64版本

  • 連續讀取:7065.94MB/s

  • 連續寫入:6718.05 MB/s

數據接近官方標準,證明硬體性能確實能被充分發揮。

5.2 AS SSD Benchmark



▲ 真實模擬日常操作,循序存取可達讀取5580MB/s,寫入4449MB/s,測試中發現隨機 4K 讀寫依舊非常穩定,且在多線程讀寫時依然保持高性能,反應速度十分迅捷。

5.3 ATTO Disk Benchmark 4.01.0f1傳輸測試


▲ ATTO Disk Benchmark寫入速度維持在 6.23GB/s 以上,傳輸速度穩定且沒有明顯降速。



六、溫度與散熱表現

▲由CrystalInfo軟體中得知,PCIe 5.0 的Micron Crucial P510 Gen5 SSD熱量自然比前代高,待機時溫度45度C,跟有3D散熱片的系統碟溫度一樣,比傳統硬碟的37度C略高。

▲ Micron Crucial P510 Gen5 SSD測試的最高溫度約 76°C,發生在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的尾段,可見搭配附贈散熱貼紙完全沒問題。P510 在沒加散熱片的情況下連續寫入,室內溫度30度,SSD溫度能飆到76 °C,ATTO Disk Benchmark速度停在約 6230 MB/s,是不是高溫所致不得而知,但所以千萬記得,如果有散熱片,一定要裝上散熱片、或者用主機板自帶的 M.2 散熱模組,尤其你是跑大型載入遊戲/大量寫入影片等工作時。

P510另外還有不在這次評測範圍的強化版本,其散熱設計在應該連續重度工作下依然能維持更低溫度,這對於長時間編輯或大量資料處理非常重要。



七、價格與市場定位

Crucial P510 Gen5 SSD 雖然是並非高階產品,但相較於其他 PCIe 5.0 SSD 來說,價格頗具競爭力。1TB 大約落在新台幣 3000 元區間帶,折合性能與穩定性,CP 值相當高。HMB的設計節省了成本,體感差異不大,對於已有 PCIe 5.0 主機板的用戶,P510  是提升系統整體效能最直接的利器。須注意的是,SATA SSD不支援HMB,所以選購SATA版本的消費者,要留意SSD本身是否攜帶DRAM快取。



八、優劣分析

優點缺點
業界領先的讀寫速度,直逼 12GB/s價格仍屬高階市場範圍
穩定且可靠的美光品質保障高性能帶來較高功耗與熱量
支援最新 NVMe 2.0 與 DirectStorage需要 PCIe 5.0 主機板才能發揮最佳效能
5年有限保固,服務可靠對日常輕度使用過於浪費資源

九、結語:新世代效能解放,值得期待的速度革命

整體來說,P510就像你身邊那位平實卻速度不錯的朋友,是一款把新世代 Gen5 性能與成本平衡得不錯的產品,特別適合想體驗 PCIe 5.0 速度、又不想花到旗艦價位的玩家,散熱片的版本更讓人安心發揮,不用擔心熱到整台主機跟著掉速,精簡散熱片的版本也足夠低溫。在「夠快、穩定、CP 值高」這三點上,表現得很柔順又踏實。

當然,投資 Gen5 SSD 代表你已經在高階平台,未來幾年也能持續享受 PCIe 5.0 帶來的速度紅利。如果你想在速度與穩定性間找到完美平衡,Micron Crucial P510 Gen5 SSD 會是值得入手的旗艦之選。








 

開場感想|輕鬆開箱感+真實語氣

欸大家,今天拿到的是 Crucial SSD Gen5 NVMe 2280 M.2,也就是 T700,1TB 容量版本,官方標示讀寫速度高達 11,700 MB/s(當然市面上還有更快的 T705,甚至標到 14,500 MB/s),但是別擔心,現在讓我用最直白的方式,帶你一步步體驗這塊「感覺像是下一代的 SSD」到底值不值得買~


一、拆箱&外觀印象

打開包裝的瞬間,看到的是 M.2 SSD 本體包裹在防靜電袋中,以及一張簡明的安裝指南。外觀採沉穩黑色印刷 PCB,附一個散熱片版本(也有裸片版本),質感還不錯,重量輕但拿手上有種精緻感。Crucial 一如既往地讓包裝簡潔,但卻給人專業、乾淨的印象。


二、規格快速表(我一眼就能看懂/心裡有譜)

項目規格說明
型號Crucial T700 PCIe 5.0 NVMe M.2 SSD(Gen5)
容量1 TB
接口PCIe 5.0 ×4,向下兼容 Gen3/Gen4 Crucial
順序讀取速度高達 11,700 MB/s(最高可標到 12,400)亞馬遜CrucialNewegg.com
順序寫入速度9,500 – 11,800 MB/s(不同來源標法略有差距)Newegg.comCrucial
隨機 IOPS約 1.5M 次/秒 Crucial亞馬遜
NAND 類型Micron 232-Layer 3D TLC NAND,高速版本 亞馬遜Tom's Hardware
散熱建議一定要用散熱片—尤其是連續寫入時,否則有機會降速到接近 HDD(約 1 000 MB/s)!Tom's Hardware
技術支援支援 Microsoft DirectStorage,可提升遊戲載入效能、減低 CPU 負擔亞馬遜

三、實測&使用體驗分享

1. 真實速度感:不是吹的、是真的快

市面上最快的 Gen5 SSD 是 T705,標榜 14,500 MB/s/12,700 MB/s CrucialTechRadar,但 T700 判斷在中高階,讀寫 11–12 GB/s 已經非常猛了。對比同樣 Gen5 的 P510,讀寫 11,000/9,500 MB/s,同樣是偏中階但 CP 值高的選擇Best BuyCrucial。對一般使用就很夠用了。

2. 散熱真的是關鍵:不用冷卻會降速

P510 在沒加散熱片的情況下連續寫入,溫度能飆到 86 °C,導致速度卡在約 1,027 MB/s。所以千萬記得,一定要裝上散熱片、或者用主機板自帶的 M.2 散熱模組,尤其你是跑大型載入遊戲/大量寫入影片等工作時。


四、適用族群/實用建議(聊聊我怎麼想的)

  • 重度玩家或創作者:像是 4K/8K 影片剪輯、3D 渲染者,或愛用 DirectStorage 的電玩玩家,都能感受到 SSD 瞬間載入的爽度。

  • 建議硬體:你的主機板或 CPU 需支援 PCIe 5.0(如 Intel 13/14 代、AMD Ryzen 7000 以上系列)Crucial;再搭配好的散熱環境,才能發揮這塊 SSD 最大效能。

  • 預算/價差思考:比起 T705,P510價格相對親切,但又能提供已經夠猛的速度。若你非常追求極致效能,再考慮 T705 或其他快款;但對大多人來說,P510 是高性價比入門 Gen5 選擇。


五、結尾小心得

整體來說,P510就像你身邊那位平實卻速度不錯的朋友,是一款把新世代 Gen5 性能與成本平衡得不錯的產品,特別適合想體驗 PCIe 5.0 速度、又不想花到旗艦價位的玩家,散熱片的版本更讓人安心發揮,不用擔心熱到整台主機跟著掉速,精簡散熱片的版本也足夠低溫。在「夠快、穩定、CP 值高」這三點上,表現得很柔順又踏實。


2025/6/18

【開箱】Superchannel 視博通 LEX100M(B) M-ATX 海景房機殼|黑化玻璃超美!




一窗海景,終生無價。

在城市與海洋之間,找到一個永恆的位置。

每一次醒來,都是詩。


哈囉大家,我最近剛入手這台超美的 Superchannel 視博通 LEX100M(W) 海景房機殼,今天來跟你們分享一下我的開箱心得!這台主打 M-ATX 規格,還有鋼化玻璃側板,有黑與白色兩色可以挑選,外殼超級清爽,是想要打造乾淨系電腦的好選擇。


Scenery 1:開箱啦!
打開箱子那一刻,滿滿的驚喜!外包裝超簡潔,看起來挺有質感的。機殼被泡棉包得紮紮實實,感覺運送過程肯定超安全。
▲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電腦要機殼裝。

Scenery 2:拆開包裝,現身的是「海景房」一打開,黑色機殼就映入眼簾,配上超大鋼化玻璃側板,雙側全景透側無打孔玻璃配置,根本像一扇能看到海景的窗戶啊!這設計也太有氣質了吧~


▲ 鋼化玻璃側板特寫。


Scenery 3:來看看機殼細節
前面板設計很簡潔,帶點透氣孔,裝風扇也方便。上方、底部都有防塵網,不用怕灰塵跑進去,清理很方便。
▲ 上方&防塵網細節照。

▲USB3.0 x1 / USB2.0 x2 傳輸介面。



▲下方細節。


Scenery 4:內部空間檢視

▲ 官網寫270度全景透側無打孔玻璃配置,但以視角來說其實是180度,裡面空間蠻寬敞的,M-ATX 主板、長顯卡都能輕鬆裝下。硬碟架可同時放一顆 SSD 與一顆 HDD,兼容 2.5" SSD x1 或 3.5" HDD x1 安裝,還有理線孔設計,走線超順手,讓你組機時不會抓狂。


▲ 可重複性 PCI 檔板 x2 ,提高電腦組裝便利性。

▲支援 M-ATX / ITX 主機板 。


Scenery 5:散熱設計
機殼有好多風扇位,已裝好下方兩顆,頂部兩個風扇,都是12公分RGB定光風扇,但底部是反葉,略有不同,為甚麼有正反葉的分別呢,這樣才能把LOGO對向肉眼可視位置,簡單說就是了美觀,不然把風扇轉過來就好。

最大化垂直風道設計,散熱超級給力。連同後置抽風風扇,我測試時裝了五顆風扇,溫度維持得很好,噪音也低到幾乎聽不到。


▲ 上蓋附12cm RGB定光風扇兩顆。


▲ 底部12cm RGB定光反葉風扇兩顆。


▲ 後置附12cm RGB 定光風扇一顆。


▲ 附12cm RGB 定光風扇規格DC BRUSHLESS FAN 0.26A 12V。


▲ 缺點就是主機板要挑一下,不然前置USB無法安裝。暫時的解法也很簡單,少裝一個風扇就好了,缺點就是沒有了正壓差。當機殼內的進風風扇總風量大於出風風扇時,會形成「正壓差」,此時機殼內部的空氣壓力高於外部,使空氣主要從風扇排出機殼,而不是從其他縫隙進入。這種設計讓機殼上的小孔和縫隙變成出氣口,減少灰塵從這些位置倒灌進來。相反地,如果出風量大於進風量,就會形成「負壓差」,空氣會從未經過濾網的縫隙吸入,容易讓灰塵進入機殼。



Scenery 6:組裝小心得

▲ 整體安裝很順利,走線孔設計幫大忙,讓我輕鬆把線理得美美的。鋼化玻璃側板裝上去後,整台主機看起來超有質感!Reset SW可以用來控制燈光明滅。



▲組裝中。






▲完成照。


心得與結語文書機也有豪華感,根本藝術品!這台 Superchannel 視博通 LEX100M(B) 海景房機殼,外觀時尚又實用,組裝簡單,散熱也給力,以M-ATX的大小已經限縮到極限,捨棄了5.25吋的槽位,只能選擇外接式光碟機,購買顯示卡也得留意一下卡寬,主機板也要留意USB的位置,不然就得捨棄掉幾個下方風扇。喜歡黑色系清爽風格、想要側透玻璃展現硬體美感的朋友,拍賣上看只要1199,但好像暫時缺貨,這台機殼真的值得入手!